
一堂“巨頭課”:為什么今天必須重讀3G、帝亞吉歐與保樂力加?
7月20日,和君小鎮。王明夫先生用兩個半小時,把世界酒業200年的并購史、資本史、品牌史壓縮成一條清晰的坐標軸——
坐標左端:1989年,巴西三雄以6000萬美元倉促吞下Brahma,啤酒業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
坐標右端:2023年,百威英博營收572億美元,手握全球20%啤酒份額,中國每5瓶啤酒就有2瓶與它有關;
坐標上方:帝亞吉歐216億美元營收撐起2億箱洋酒的年銷量,尊尼獲加“Keep Walking”讓烈酒擁有了精神圖騰;
坐標下方:保樂力加以140億美元“蛇吞象”拿下聯合多美,用馬爹利、絕對伏特加完成從茴香酒專家到全球烈酒雙雄的驚險一躍。
王明夫提醒聽眾:“研究巨頭,不是為了成為他們的復印件,而是為了看清產業演化的算法。”

四條算法:巨頭到底做對了什么?
算法一:并購即戰略
百威英博的路徑是“區域龍頭—全國冠軍—全球霸主”三連跳:Brahma→AmBev→InBev→AB InBev,每一次都是用高EBITDA margin做“金融武器”,先摧毀對手盈利,再收割資產。
帝亞吉歐的路徑是“品類拼圖”:健力士補齊啤酒,施格蘭52億英鎊出售皇冠伏特加,讓帝亞吉歐一夜之間拿下北美烈酒話語權。
保樂力加的路徑是“品牌階梯”:從茴香酒到絕對伏特加,再到馬爹利藍帶,每一次并購都在抬升價格帶。

算法二:管理即杠桿
3G資本每收購一家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把法爾科尼教授的管理模型搬進去:目標設定—任務分解—組織設計—考核激勵—結果復盤。王明夫稱之為“把PE投資變成管理咨詢”。
算法三:品牌即宗教
帝亞吉歐的“Keep Walking”、保樂力加的“創享歡聚”,都把產品升維成精神符號。王明夫點評:“酒是情緒載體,得情緒者得人心。”
算法四:高端即正義
全球烈酒過去十年噸價年化增長5%,而銷量增長不足1%。“高端化不是戰術,是續命丹。”
中國鏡像:茅臺市值≈3個帝亞吉歐,但國際化≈0
數據不會說謊:
2023年全球酒業TOP10中,啤酒占6席,烈酒僅2席;中國酒業TOP10中,白酒占7席,啤酒僅3席。
茅臺營收230億美元與帝亞吉歐旗鼓相當,市值卻是后者3倍,但海外收入占比僅4%。
中國啤酒三強(華潤、百威英博、青島)合計市占率81%,但高端啤酒噸價僅為美國市場的40%。
王明夫用一句話總結:“中國酒業的市值溢價已經兌現,但品牌溢價、管理溢價、全球化溢價還遠沒有開始。”

王明夫的“酒二代計劃”:把資本、品牌、管理一次配齊
在PPT最后一頁,王明夫罕見地脫稿:“講完世界巨頭,我想為中國酒業做一件‘小事’——培養真正具有全球野心的‘酒二代’。”
具體怎么幫?他給出了三張“船票”:
1. 資本船票:和君資本正在籌備一支30億元的“酒業升級基金”,專門投資具備全國化、全球化潛力的酒二代項目。
2. 管理船票:復刻3G模式,把法爾科尼教授的管理模型、巴西三雄的并購打法,打包成“6個月駐企教練計劃”,免費向被投企業開放。
3. 品牌船票:和君小鎮將設立“世界酒業實驗室”,邀請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百威英博的前CMO做導師,每年孵化不超過5個高端品牌。
“我們希望10年后,世界酒業TOP10里至少有一家來自中國,但它不姓茅臺,而姓新一代。”王明夫說這句話時,窗外是和君小鎮的荷塘與月色,蟬鳴聲里,仿佛已經聽見未來的碰杯聲。
結語:這一代人的“啤酒戰爭”
1989年,巴西三雄用6000萬美元買下Brahma的時候,沒人相信30年后他們會控制全球20%的啤酒;
2025年,當中國酒二代們坐在和君小鎮的夏夜長桌上,也許只需要一個決定——愿不愿意用10年時間,把父輩的渠道紅利升級為品牌紅利、資本紅利、管理紅利。
世界酒業的巨頭史,從來就是一部“后來者居上”的歷史。
這一次,輪到中國年輕人上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