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京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的喧囂漸漸散去,展位撤下,人群散場,留給酒業人的思考卻已開始。本屆秋糖會,《華夏酒報》記者清晰地看到,一股向消費者溫暖靠近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長,一場從渠道驅動到價值驅動的戰略轉型已悄然啟幕。
曾經,糖酒會是品牌與經銷商(B2B)的主舞臺,訂單量與招商規模是衡量其成功的硬指標。然而,今年展館內,終端消費者(B2C)迎來了酒企對其前所未有的重視與爭奪。這一轉變的背后,是行業面臨庫存壓力與動銷挑戰的現實,更是酒企在穿越周期中尋求新增長極的必然選擇。

特別是參加展會的白酒企業,由B2B轉向B2C,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化為一個個可感可知的體驗場景:參觀者通過成功注冊茅臺的i茅臺APP,即可現場品鑒飛天茅臺。這一舉措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它打破了名酒與普通消費者之間的無形壁壘,將曾經高高在上的符號拉入凡間,通過味蕾的直接體驗,完成品牌認同的構建。這種“免費喝”的背后,是大廠愈發接地氣的智慧,讓人氣轉化為品牌植根的土壤。
不僅如此,文化體驗的深度正在被極致挖掘。汾酒聯袂五大名窯非遺傳承人,以“泥火淬煉”對話“清蒸二次清”的匠心,將酒魂凝于瓷胎,這絕非簡單的產品包裝升級,而是以器物之美詮釋“清雅共生”的東方美學精神。它不僅僅是在售賣一瓶酒,而是在銷售一套文化價值體系,吸引那些尋求身份認同與審美共鳴的高端消費者。這種探索,將產品的競爭從物理層面提升到了精神層面,為品牌注入了穿越時間的永恒魅力。
與此同時,在“禁酒令”等宏觀政策的影響下,大眾消費市場展現出新的活力與多元需求。展會之上,飲料品類熱度攀升,脫醇酒也悄然走紅。這并非消費需求對傳統酒業的背離,而是消費場景細化與健康意識覺醒下的必然補充。它提示我們,市場的邊界正在拓寬,酒企的核心能力或許不在于堅守單一品類陣地,而在于能否圍繞“餐桌社交”“快樂微醺”等核心場景,構建起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矩陣。

這一切的跡象都指向同一個核心:中國酒業正經歷一場從“渠道為王”到“用戶為王”的價值回歸。在過去的黃金時代,酒企或許更擅長與渠道商共舞,但在今天的存量競爭時代,誰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心,誰才能掌握未來的主動權。品鑒會、文化聯名、數字化互動······所有這些B2C的舉措,本質上都是在構建與消費者的直接對話通道,縮短價值傳遞的路徑,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不可替代的情感與價值坐標。
但不容忽視的是,這股回歸用戶的浪潮,也是對酒企綜合運營能力的一次大考。它要求企業不僅要有過硬的品質作為基石,還要具備文化提煉、美學表達、數字化運營和沉浸式體驗打造的綜合實力。未來的競爭,將是品牌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是誰能更精準、更深入、更溫暖地服務好目標消費者的競爭。
秋糖已落幕,但變革剛起步。當酒香不再懼怕巷子深,當品牌學會主動走向人群,與消費者同頻共振,中國酒業便能在這輪調整中淬火成金,迎來下一個更加健康、更具韌性的繁榮周期。這條價值回歸之路,雖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