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10月,南京秋意正濃,第113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如期舉行。與往年不同,本屆糖酒會最引人注目的,除了琳瑯滿目的新品與人頭攢動的洽談區,還有無處不在的手機支架與閃爍的直播燈——廠家、經銷商、觀眾甚至路人紛紛開播,一場“人人皆主播”的數字狂歡,正在重塑這場中國酒業“晴雨表”的生態。
傳統上,全國糖酒會是B2B的專業盛會,核心功能是“產銷對接”。但隨著消費主權的崛起,酒業的邊界正在模糊。直播的介入,打破了展會的物理與身份壁壘,讓原本“高冷”的行業大展,變成了全民參與的消費嘉年華。
“南京糖酒會最大的特點,就是全行業搞直播、全展位搞直播、全員搞直播。”創為酒業咨詢公司董事長邵伶俐坦言,糖酒會已成為中國酒業的直播節,這說明新媒體、電商平臺的平權階段來了。

這一趨勢背后,是直播對酒業營銷的深刻重塑。通過直播,酒企得以繞過層層渠道,直接觸達消費者。一場成功的直播,不僅能預熱新品、種草品牌,更能即時轉化銷量。“展銷一體”模式極大地縮短了從“曝光”到“成交”的路徑。
更關鍵的是,直播為區域酒企和中小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平權機會”。過去,受限于品牌與渠道,中小酒廠在展會上難獲關注。如今,一部手機、一個故事、一款特色產品,就可能實現“破圈”。
一位小廠的負責人坦言:“以前參展是‘陪太子讀書’,現在自己開直播,粉絲從幾百漲到上萬,訂單也跟著來了。”
然而,當“人人直播”成為標配,其背后的泡沫與陷阱也需警惕。
一是“重流量、輕轉化”的形式主義。不少企業將直播當作“面子工程”,追求觀看量和點贊數,卻忽視了供應鏈與售后服務能力。一旦訂單激增卻發貨延遲,反而會損害品牌信譽;
二是“短期促銷”擠壓“長期品牌建設”。直播帶貨偏愛“低價+爆款”,易導致酒企為沖銷量破壞價格體系,陷入“越賣越虧”的困局。對中高端白酒而言,頻繁打折更會稀釋品牌價值,動搖其社交與收藏屬性;
三是“去專業化”風險。糖酒會本是行業交流與趨勢洞察的平臺,若所有人都忙于直播打卡,深度洽談與專業研討反被邊緣化,長此以往,展會可能從“產業風向標”退化為“網紅打卡地”,失去其核心價值。
畢竟,直播不是萬能藥,而是工具。酒業的未來,不在于誰的直播間更熱鬧,而在于能否通過直播,構建真實的品牌信任與可持續的消費關系。

真正有遠見的企業,已開始探索“直播+”的深度模式:將直播與品鑒會結合,提升專業性;與產區文化聯動,講好品牌故事;與私域運營打通,實現用戶沉淀。更進一步講,直播應服務于“產銷直連”的供應鏈重構,通過直播收集用戶反饋,反向指導產品研發;通過預售模式,實現以銷定產,降低庫存壓力。
直播可以點燃一時熱度,但唯有深耕產品、尊重消費者、敬畏市場規律的企業,才能在流量退去后,依然屹立潮頭。這場“全民直播”的盛宴,終將沉淀為酒業轉型升級的深層動力——不是為了被看見,而是為了被記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