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消費市場年輕化的趨勢下,酒企正試圖以“低度化”來應對。
諸多名酒企業除了以低度化的露酒、果酒等融合化產品來應對潮流之外,純白酒類產品也紛紛降度以對。例如,除早就有低度化產品面世的五糧液之外,水井坊、古井貢酒等企業,也已經或準備推出低度化白酒產品;以濃香型代表入列四大名酒之一的瀘州老窖,也傳要推出28度的國窖1573,甚至在研僅有6度的白酒類產品。
眼看白酒度數有不斷降低的趨勢,甚至于超出了傳統上對于“白酒”的認知,不由得讓部分權威專家為之痛心疾首:“這么低的度數,還是白酒嗎?”
那么,拋開對于行業、對于品類的感情,單純從前景來看,低度化白酒在市場上會遇到哪些問題?
改變固有風味之后,白酒能否悅人?
對于低度化的白酒類產品來說,首要面對的,就是技術關。
不同于普通消費者認知中,白酒降度就是“加水稀釋”的看法,在專業人士的認知中,白酒降度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欠缺技術積淀的企業,盲目推出降度白酒,可能會面臨品質不夠穩定的大問題。
“白酒降度,關鍵難點在于保持風味和品質的穩定。”酒業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馬斐認為,既要迎合年輕化的潮流,又要保持白酒傳統的風味特色,這是一個難題。
實際上,白酒在工業化的早期,都以高度的面貌出現。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四大名酒要么是55度,要么達到更高的區間。
“因為降度是一個難題。”有業內人士如是評論。
最初的降度,以“加漿”的形式來實現,但是由于白酒中含有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和棕櫚酸乙酯這三種香味成分,且它們均不溶于水,加漿的步驟就會產生絮狀沉淀。所以,“加漿”會造成酒體渾濁、影響品相。
到了20世紀70年代,部分酒企革新技術方法,譬如以“冷凍過濾”的方式實現降度,解決了酒體中的懸浮物問題;或者采用其他的技術方法,以更為精細化的手段解決降度帶來的對酒體的影響,這時候,低度酒技術才變得成熟化。
著名白酒專家,江南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巖介紹,企業除了采用加漿降度、吸附、冷凍過濾等傳統技術,業內也在嘗試現代分離、蒸餾等技術。

不過,即便解決了降度的基本難題,讓酒體保持清澈,但是因為降度而導致的酒體風味寡淡問題,對許多企業來說依然難解。
從技術上來看,降度后打破了基酒原有香味成分之間的平衡,造成醇溶性酯類緩慢水解,導致呈香呈味的酯類物質大量減少。因此,很容易出現酒體寡淡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降度必然伴隨著白酒酒體中各種風味呈香物質的減少,導致口味變淡,失去了白酒原有的風韻,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
從市場上來看,即便是在醬香熱的大潮中,53度的飛天茅臺遠比43度的飛天茅臺暢銷——即便后者的價格比前者要便宜千元左右。
“在消費者的固有印象中,高度的白酒風味更足,也更耐存儲,所以更具收藏價值。”有業內人士表示,白酒既是快消品,也是文化類產品,低度化的白酒,顯然失去了更多的文化與收藏價值。
對正在積極降度的白酒企業而言,技術關與市場關,是必須面對的兩個問題。
低度化是否等于年輕化?
為什么酒企要積極“低度化”?因為在現有的行業認知中,低度化是為了適應年輕化。但是,低度化后的白酒,是否真能收獲更多的消費者?
從目前各項市場調查數據來看,低度化似乎有著比較強大的支撐。
普華永道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中低度白酒的市場規模約為4500億元,接近占白酒消費規模的一半。隨著消費者結構的轉變,低度化趨勢有望進一步加強。還有數據顯示,2022年,低度白酒產量占比約15%,2024年已升至25%以上,部分酒企的低度產品在區域市場占比甚至超過50%。
近日,瀘州老窖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表示,隨著白酒消費群體迭代,低度化是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之一。當下,白酒行業正向“品質提升、品牌影響、文化表達、價值創造”轉變,年輕消費群體更傾向于個性化、低度化、利口化、悅己化的酒類消費,以及“輕社交”場景。

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低度化白酒有利于健康,而“微醺”恰是年輕消費者之所求。
但是,低度酒有利于健康的觀點也遭到了部分反駁——醫學研究指出,低度酒因口感柔和易導致“不自覺過量飲用”,其代謝產物乙醛的毒性峰值與高度酒相近,反而加重肝臟負擔。此外,38°以下低度酒的添加劑使用率較高度酒高出67%,長期飲用,安全性存疑。
更有研究數據顯示,飲用30°白酒250ml與40°白酒200ml的乙醛毒性相當,但前者更易突破代謝閾值。
更有業內人士鮮明地表達了對低度化的反對觀點。
貴州釣魚臺國賓酒業總經理丁遠懷公開表示,“我非常反對中國白酒過度‘低度化’。”
他認為,白酒作為傳統文化的產物,若一味低度化,忽略傳統工藝邏輯,將度數視作妥協工具,那么,最后傷害的不僅是白酒的口感和存儲穩定性,更傷害了整個白酒產業的根骨。

在另外一些行業人士看來,醬酒行業由于工藝的復雜性、由于對高度(53度)產品的推崇,導致其很難認同低度酒——其一是醬酒的低度化會嚴重破壞風味,其二是與其過往的宣傳調性不符。
僅僅是從市場與消費的角度,低度化的前景也受到了質疑。
有業內人士認為,低度化的結果,是酒企試圖解決高度白酒與年輕代際的隔閡問題,可是,即便解決了這一問題,也并不意味著年輕世代對低度白酒的完全認同。畢竟,在多元化的今天,年輕消費者面臨著更多的選擇。
洋酒、歐美舶來的“低度潮飲”以及其他新品類,同樣會分走年輕消費者對白酒的關注,低度化之后的白酒,在喪失原有風味后,淪為年輕消費者的選項之一,而非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