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開始推動“第一車間”建設,十多年來,汾酒已經建立了從汾陽到甘肅、從甘肅到新疆無比龐大的原糧生產種植基地。
從汾陽向西北而行,上溯5000多里,是“汾酒第一車間”在新疆奇臺的大麥產區,在這兒, “汾酒大麥1號”正茁壯成長,以金黃的麥穗守護著汾酒卓越品質的秘密。
上溯5000里,釀酒大麥基地為何選在奇臺?
從汾陽到奇臺,中間遠隔重山與朔漠,這一條蜿蜒曲折的路線,足足有5000里之遙,這曾是“絲綢之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舊路,也曾是聞名天下的晉商向西開拓的目標。

為何汾酒最新的大麥種植基地要選擇在如此遙遠的奇臺?
小農經濟時代,釀酒作坊秉承就近取材的原則,無論是釀酒用的主糧還是曲糧,均采自本土。
到了工業化、信息化時代,先進的企業將采購線延伸至全國乃至全球,苛選品質最佳、最為適宜的原料。
2009年,汾酒打造了“第一車間”的概念,在行業率先將糧食基地建設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很顯然,汾酒 “第一車間”的概念并非單純的宣傳IP,而是將質量控制體系前置于田間地頭的實實在在的生產標準。

在這一理念的推動下,汾酒將“第一車間”突破地理阻隔,以土壤檢測、氣候評定等諸多科學化指標的綜合權衡,作為擇定種植基地的唯一理由,并與位于杏花村的發酵、勾調等生產車間聯動,形成了東西南北縱橫,卻又被“質量控制”這一抓手密切相連的“品質化生產體系”。
汾酒以高標準、嚴要求來把控原糧品質,制定了“測天下吉壤為我所種,匯天下好糧為我所用”的目標。
以此為標準,汾酒以北緯36度到45度的“黃金種植地理帶”為基準,建設了適合高粱、大麥、豌豆種植生產的原糧基地,總規模達到140萬畝以上,形成了“土地一備案+五統一”的原糧基地種植管理模式,并千里種糧、運糧,構建起“種、釀、藏”全產業鏈綠色品質長城。

汾酒對“糧心”的堅守,經年累月,初心如磐。
對于清香型代表汾酒而言,大麥是制作優質大曲的主要原料,它可以提供良好的麥香味與清香味。在制曲過程中,大麥的酶系發達、淀粉含量適中,十分適合固態發酵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從而促進酒曲的發酵。
新疆奇臺縣,是中國著名的“麥鄉”,此次汾酒“第一車間”選定新疆奇臺縣,正是用于汾酒制曲的專用大麥制種基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汾酒與奇臺的合作,是“金風玉露一相逢”的雙向奔赴。
奇臺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耕作歷史長達4000多年。據記載,奇臺縣自漢代以來就擁有享譽塞外的“北部糧倉”之美譽,當下,奇臺堅持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全縣有耕地220萬畝,是國家認證的“大麥之鄉”。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介紹道,奇臺位于天山北麓,屬中溫帶大陸性半荒漠干旱性氣候,氣候條件相對適宜的同時,光照又相當充沛,年日照時間約3000小時,全年約160天的無霜期,加上雪水的澆灌、肥沃的土壤······為麥類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仿佛為大麥量身定制,使其產量高、品質好,基于此,吸引汾酒千里奔赴。
大麥1號糧食芯片,打造全產業鏈的關鍵成果
由汾酒集團與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聯合認證的汾酒大麥制種基地落腳于新疆奇臺。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奇臺綜合試驗站站長向莉介紹道,試驗站主要開展一些大麥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科技服務和示范推廣工作。而今年站點引進剛被定名為“汾酒大麥1號”的優質制曲專用品種,在奇臺進行試種,田間表現非常好,即使經歷了極端的大風大雨天氣,表現也可圈可點,如今,這個優良品種正在奇臺旱地大面積種植推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周安定表示,汾酒集團此次選定在新疆奇臺縣種植“汾酒大麥1號”,并以規模穩定的訂單模式去收購,他們十分歡迎,認為此舉是對大麥科研育種的有力支持,對全鏈條產業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何要培育專用大麥?郭剛剛指出,農業生產中,種子是“芯片”,良種能保障糧食生產效率,讓單位面積產量更高、品質更好。
據悉,汾酒專用制曲大麥“汾酒大麥1號”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培育,經過汾酒集團測試認定,聯合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在新疆奇臺開展示范推廣的專用新品種,不僅畝產高、抗逆性強,其核心指標更精準契合優質白酒釀造需求,為后續制曲糖化及發酵過程奠定了卓越的原料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汾酒大麥1號”直接以汾酒命名,在中國白酒行業,由企業為主體為其原料農作物種子進行標準化命名,并投入定向培育驗證,實屬罕見。
以“1號”命名,也讓人有了更多想象空間——意味著后續汾酒將與科研單位合作,推出更多富有實驗創新意味、有利于產業模式創新、有利于質量控制體系進化的原糧新品種。
“‘1號’,這既是企業與地方、與科研單位合作的一個起點,也揭示了汾酒或者說酒行業產業鏈發展的一種趨勢,即企業不僅要成為終端產品標準的制定者,也要成為上游、事關產品品質的原料標準的制定者。”業內人士認為,在全行業都亟需尋找新發展路徑的時候,汾酒這一上溯源頭、深度參與甚至顛覆產業鏈標準、產業鏈發展模式的做法,堪稱一個極佳“樣本”。

據了解,今年,“汾酒大麥1號”在新疆做過百畝以上生產實驗,產量和感官品質都過關,汾酒與大麥的“品質約定”,已然交出初步答卷。
140萬畝的原糧基地,國際化接軌的品質監控,汾酒正為行業鐫刻一部鮮活的教科書:當所有企業沉心種好每一粒麥、釀好每一滴酒、把好每一道關,時間終將窖藏出超越周期的回報,這是汾酒品牌的成長密碼,也如燈塔般照亮了中國白酒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鍛造全球競爭實力的品質之路。未來,大國清香必將站上更為廣闊的世界舞臺,讓世界為中國品質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