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24年度五糧液股東大會”上,圍繞“品牌的年輕化布局”,五糧液方面提出,“公司全方位推進產品年輕化,降低酒精度數,外觀設計上融入潮流元素,2023年推出了低度五糧液·紫氣東來,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29度五糧液·一見傾心等契合年輕人口味與審美的新品。”
6月27日,在“瀘州老窖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瀘州老窖方面表示,已研發出了28度國窖1573,將適時投放市場。另外,本次股東大會還釋放出“瀘州老窖研發16°、6°等度數更低的白酒產品的消息”。
在“追求微醺”“悅己消費”的奔騰潮流中,五糧液、瀘州老窖兩大名酒企業先后釋放推出低度新品的信號,引發關注。
從“降價降度”到低度“破界”,酒業“追光”向上
《白酒質量要求 第1部分:濃香型白酒》(GB/T 10781.1—2021),對低度濃香型白酒的界定是——酒精度范圍為“25%vol-40%vol(含)”的白酒。
無論是五糧液行將面市的29度新品,還是28度國窖1573的適時面世,均在“低度濃香白酒”的概念范疇內,但卻打破了大眾市場對低度白酒,尤其是名酒低度化的既有“界定”。
1975年,張弓酒業攻克降度難題,研制出38度低度白酒,開白酒低度化先河;20世紀80年代,39度孔府家酒研制成功,開規模化生產低度白酒之先河。
數十年來,38度、39度,一度成為低度白酒的典范“界點”。
再看低度名酒,不得不提古井貢酒當年下的“先手棋”——“降度降價”策略。1988年7月16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做好放開名煙名酒價格 提高部分煙酒價格工作的通知》指出,國務院決定放開十三種名煙和十三種名酒價格,同時提高部分高中檔卷煙和糧食釀酒的價格。彼時,放開13種名酒價格,古井貢酒上演了一招“降度降價”的妙棋,其在原有48元/瓶的60度古井貢酒價格之下,增加了20元/瓶的55度古井貢酒和15元/瓶的38度古井貢酒。
此次五糧液、瀘州老窖“破界”推出低度酒,與當年的“降度降價”策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曾經,“降度降價”策略的實施,在客觀上迎合了當時的大眾消費水平不高,但又希望喝到名酒的需求,從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廠商與消費者的共贏。如今,為了適應“年輕化”“悅己消費”盛行的市場趨勢,名酒以低度化“破界”搶占年輕化市場,實則是應消費迭代的需求,通過降度、再降度,以度數的向下實現業績的向上。

名酒低度化,既是正在進行時,也是一般將來時。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在此關鍵節點, 五糧液“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五糧液方面表示,2025年,公司將堅定按照“營銷執行提升年”的總體定位,并提出“以年輕化、時尚化、潮流化、低度化、國際化提升市場份額”以及“一切從消費者出發,以差異化產品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的產品規劃等。
瀘州老窖則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搶占創新高地,重點做到“低度化、年輕化、場景化、數智化”四個堅定不移,努力跟上創新迭代不斷加快的時代步伐,甚至適度超前發展。
站在產業發展角度看,建立在“低度化、利口化”基礎上的產品創新,正成為白酒產業發展的方向。6月18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指出,在“年輕人群代際遷移+消費主權覺醒”背景下,消費需求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追求,“低度化、利口化”推動產品創新,差異化的特色香型、風味布局趨勢明顯。當代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品質、文化內涵和情感共鳴,這為酒企產品創新提供了新方向。
品類競爭的壁壘,正在被打破
年輕化愈發成為白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挑戰,這是名酒企業的共識,同時,也是酒類全產業的共識。
在存量競爭的面前,酒業競爭已經步入白熱化階段,為順應“年輕化、低度化、健康化”等發展趨勢,除白酒外,黃酒、啤酒等也在進行降度創新、推出多元化口感等,搶占年輕消費者的第一口酒,攻占微醺消費場景。
例如,作為黃酒的頭部企業,會稽山推出8度的“一日一熏”氣泡黃酒(290ml),定價10元左右,直擊年輕人的微醺飲用場景;即墨老酒推出6度的青梅味氣泡黃酒(290ml),提出“輕度微醺輕松暢飲”的飲酒體驗;相較酒精度≥14%vol的“會稽山純正五年”加飯酒(500ml),以及即墨老酒旗下11.5%vol的即墨黃酒五年陳(470ml),新品氣泡黃酒在包裝及度數上做減法的同時,在口感上做了加法。

傳統意義上,黃酒燙著喝才過癮,啤酒冰鎮才夠味。因為,食品在呈現香味的表現上,與溫度戚戚相關。溫度對香氣、味道既有加強作用,也有削弱作用,當溫度低時,酸味、甜味會讓我們的味覺感受更強;當溫度高時,我們對苦味、咸味的感受比溫度低時強。
會稽山“一日一熏”氣泡黃酒配料表中的“龍眼”、即墨老酒的青梅味氣泡黃酒,均是在口感上做了加法,因為有了與夏日更適配的多樣化口感,打破了傳統意義上黃酒飲用的季節性限制,讓冰鎮黃酒成為可能。
據悉,五糧液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曾推出過29度的低度酒產品,但于21世紀初期停產。據相關媒體報道稱,目前五糧液的29度新品,已調制出三種不同口味的酒樣,向行業投放小規模調研。此前,五糧液已成功開發五糧液39度、仙林生態公司的青梅酒等產品,如今將重新上市的29度新品擁有三款樣本,要經過聞香、嘗味、飲后體感等基礎風味測評。
通過降度、口感多元化,黃酒實現了冰鎮飲用,突破了飲用季節性的可能。
那么,五糧液、國窖1573的低度酒,是否會在口感多元化上做加法,突破白酒飲用的季節性限制?

也有觀點提出,如果推出十度以下的低度白酒,那不成了白酒啤酒化嗎?
基于“悅己消費”“情緒價值”消費已經成為年輕消費的主旋律,啤酒已在多元賽道上爭先恐后,茶啤、果啤等競相登場,無醇啤酒在口感、顏值上做加法,搶占飲料市場份額;氣泡黃酒已經切入啤酒的主戰場——夏日飲用場景,白酒還有什么不能做?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市場反響是檢驗產品是否“對味兒”最有力的刻度尺。
可以確定的是,多品類、多口感的低度酒,有無限的想象空間,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在傳統消費承壓的背景下,低度酒有望在新場景、新市場邏輯、新文旅的加持下,一展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