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眼見到他,他舉手投足之間都透漏出一股溫文儒雅的氣質。談論之間,卓越的見識不禁讓人大開眼界;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中外酒業交流和互通”為北酒所目標,展現了他對于中國酒未來發展的信心;對于中國酒的發展,他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他就是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總裁朱力。
學貫中西,閱歷豐富
朱力生于上世紀60年代,留學于法國圖盧茲保羅·薩巴提安大學。在那個時候,這種機會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而朱力卻憑借自己的努力出國進行深造。
“在法國留學期間的經歷是豐富多彩的。”朱力這樣說道。在國外,朱力憑借自身對葡萄酒的熱愛以及認真求學的態度,取得了法國國立釀酒師資格。而后,他又在波爾多、干邑和雅文邑等法國最重要的產區中的諸多著名酒堡或政府研究管理機構中實習并工作過,積累了大量的相關葡萄酒管理經驗。回國之后,他又先后取得了中國國家葡萄酒品酒委員、葡萄酒國家一級品酒師等國內外專業技術職稱,可謂博識多聞、造詣頗深。
朱力告訴《華夏酒報》記者,2012年他加入了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簡稱北酒所),最初擔任副總經理的職位,在這期間,他的葡萄酒專業知識以及在國外學習、實踐中積攢的葡萄酒管理經驗對于他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機會也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2013年6月,朱力擔任了北酒所總裁。但是朱力表示,無論所處何位,北酒所的發展始終是他心中所牽念的事情。事實也正是如此,他告訴記者,自2013年6月上任以來,他就一直在尋求和國內外葡萄酒與烈性酒的合作機會,經過幾輪的協商與談判,他與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獎賽方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并于2015年在中國貴陽舉辦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賽,為中國酒品提供了一個與世界同類酒品同臺競技的機會。
對于北酒所的未來,朱力說:“當下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消費者的消費觀日趨理性,我們想通過與國際頂級賽事、國際大型商務公司的合作,擴大北酒所的影響力,從而讓中國消費者容易找到中國國產美酒,也讓世界消費者有機會品嘗到中國美酒。”
中國葡萄酒未來定會百花齊放
對于中國葡萄酒品牌的發展,朱力告訴記者,目前,隨著以寧夏、北京房山、新疆和山東等酒莊酒的蓬勃發展,隨著中國葡萄酒持續揚威各級國際賽事,中國葡萄酒已經改變了以往人們的印象。
他以房山小產區為例向記者介紹,房山小產區所處的位置非常適合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業的發展,這幾年房山葡萄酒業取得的成績也證明了這一點。目前,房山葡萄酒業已經探索出一條生態種植、有機釀造、觀光休閑、展會帶動的富有特色的發展道路。葡萄酒業在房山區的發展,既適合區委區政府設定的低耗水、低耗能、高產出的農業觀光、生態涵養等發展規劃,又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并獲得收益。“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山綠了、地綠了、天藍了,這些變化,房山人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尤其是這兩年連續舉辦葡萄酒大賽及相關活動,使得房山產區聲名遠揚,對房山區的宣傳大有裨益。”朱力認為,這種品牌和建設齊抓共管的做法非常值得稱贊和繼續發揚。
說到房山,朱力還提起由北京房山區人民政府指導,星華智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上海尊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OVI國際葡萄酒與葡萄酒組織支持的“2017北京房山國際葡萄酒大賽”。朱力告訴記者:“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作為專業的酒類交易機構,我們有能力廣泛邀請國內外權威的葡萄酒專家、專業記者, 特別是頂級的美食專家參與。一方面試圖告訴大家什么樣的酒是好酒,如何正確地飲用美酒;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吸引消費者更加廣泛地參與其中,特別關注北京地產的葡萄酒——房山葡萄酒。”
現在世界流行一個新詞語,叫Oeno-tourist,葡萄酒旅游,其核心就是強調消費者的現場感和參與感,用各種各樣有趣的,特別是家庭式的活動,吸引消費者到酒莊、葡萄園,讓孩子們通過玩來愛上田園生活,讓成人親自參與專業人士從事的部分工作,加深對葡萄酒的感知和認識。朱力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對于富有個性的高品質酒莊葡萄酒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國內的葡萄酒行業也越來越向國外高水平的葡萄種植模式、葡萄酒釀造技術看齊。更多民營資本的進入,傳統的大品牌、大集團也更加重視酒莊酒的發展,中國葡萄酒品牌未來定會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局面。
白酒走出去需另辟蹊徑
朱力不僅關注葡萄酒,對于白酒的發展他也了解頗深,他向記者出示了一組這樣的數據:2014年,中國白酒行業全年產量就已達1257.13萬千升。截至2016年,白酒累計產量達1358.4萬千升,白酒產量逐年上升,占全世界烈酒生產量的39%,卻僅僅占國際烈酒貿易的0.8%,這無論如何不是中國烈酒的真正實力。因此,針對這一現狀,朱力認為,借助當下“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白酒走出去還需得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化繁為簡,把白酒的相關知識以及工藝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國外的消費者,用西方人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將中國白酒美好的故事講好。這是白酒成功走出的關鍵。
朱力說到,他曾經看到過一些漫畫小手冊,這些漫畫小手冊用漫畫的形式將一些國外酒類的生產方式等相關信息展示出來,趣味性很高,中國白酒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同時,中國白酒還可以設立一些親身體驗的活動,讓國外消費者親身體驗釀酒過程。目前,白酒國際化就是需要這樣直截了當的方式進行推廣。
其次,需要突破文化上的隔閡,尋找能夠共通的方式去擴展。中外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的差異造成了在酒類消費上有著較大的差異。朱力說到:“由于對中國白酒口味的不適應,造成了外國消費者很少主動去消費中國白酒,另外,國外消費者更習慣在餐后喝點烈酒,而中國的消費者更習慣在用餐期間喝,這兩者之間有著重大差異。”面對這種狀況,就需要中國白酒找到共同的方式去擴展,在國外消費市場,雞尾酒的消費量是巨大的,“我們可以通過創新,讓白酒作為基酒制作雞尾酒,讓白酒更具多樣性,更具創新性。”朱力這樣認為。
再次,需要建立國內外消費者認可的質量標準體系,讓酒有跡可循。中國白酒走出去,質量一定要把好關,擁有穩定上乘的質量,在任何市場都是消費者長期青睞的必要條件。朱力表示,通過對歐美市場的了解來看,沒有質量標準的產品,消費者是不敢輕易嘗試的,要解決這些問題,單純從企業方面來做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政府也參與進來,各個協會和酒企一道推動白酒標準國際化,確定國外標準,打通市場準入、流通等各個渠道,徹底打消國外消費者的顧慮。
最后,加強對國外消費者對于白酒相關知識的教育,朱力告訴記者:“現在世界很多國家都開設了孔子學院,把中國白酒和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合作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可以將中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和酒文化相結合,然后傳遞給國外的消費者,弘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將中國白酒推向世界。”
為推動中國白酒走出去,朱力與北京國際酒類交易所一起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與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賽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作為大賽中國區唯一官方合作伙伴,為中國葡萄酒、白酒品牌提供了一個世界性的平臺,使其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迷茫走向清晰,從疑慮走向自信。
朱力表示,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酒類大賽,還有其他同類型國際大賽,給中國酒類打開了一扇扇參與世界頂級酒類競爭的窗口。大賽不僅僅是評出誰更優秀,其核心目的是將復雜、專業的問題簡單化,讓數百位世界酒類專家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清晰、簡單易懂的指向:什么樣的酒才是好酒。大賽用最小的成本,為世界酒業同行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讓大家知道酒科技的發展方向和世界的消費趨勢。
“中國酒業通過大賽,獲得越來越多的獎項,增加了國內酒企的自信心,另外當下‘一帶一路’倡議也推進了中國酒國際化的步伐,在各方不斷努力之下,我相信,未來中國酒業的國際化進程會更加迅速,中國酒一定會在世界找到一片自己的天地。”朱力說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