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索卡黃酒制作工藝
索卡黃酒分為淋飯酒與攤飯酒兩種。
淋飯酒,是以使用冷水淋灑剛蒸熟的熱飯,使其降溫為主要操作特征而得名。
攤飯酒,是以剛蒸熟的熱飯攤開在竹子上,使其自然冷卻后再進行制作而得名,因該工藝是糖化、發酵同時進行,故又稱“復式發酵”。
索卡淋飯酒一般在農歷“小雪”前開始生產,以作為釀造索卡攤飯酒的發酵劑。而索卡攤飯酒一般在農歷“大雪”前后開始釀制,其工藝流程為:糯米→清洗→浸洗→蒸煮→攤冷→落缸→前發酵→灌壇→后發酵→壓榨→澄清→煎酒→儲存。
索卡攤飯酒在釀制期間,攪拌冷卻俗稱“開粑”,是整個釀制工藝中較難控制的一項關鍵性技術。該工藝的質量控制要根據氣溫、米質、酒釀和麥曲性能等多種因素靈活掌握,及時調整。
由于索卡攤飯酒的前后發酵時間達90天左右,比索卡淋飯酒的前后發酵期為50天左右要長,因此,索卡攤飯酒比索卡淋飯酒口感更鮮美、柔和、甘潤、醇厚、風味更獨特,質量上乘,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
二、黃酒生產的渾濁沉淀
黃酒生產的渾濁沉淀有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兩種。
生物性渾濁沉淀是黃酒中含有酵母菌、乳酸菌、雜菌造成的。
非生物性渾濁沉淀,主要有熱渾濁、冷渾濁、氧化渾濁等。熱渾濁主要是高溫引起的蛋白質變性絮凝沉淀;冷渾濁是黃酒中β-球蛋白在溫度低于15℃時,與多酚物質結合析出的絮凝沉淀;氧化渾濁是蛋白質和多酚物質發生氧化縮合成的永久性沉淀,含硫蛋白質被氧化聚成大分子渾濁沉淀。另外,焦糖色素中有多種大分子物質,也是引起黃酒沉淀的重要因素。
常規的過濾設備,如硅藻土過濾機、微孔膜精濾機。它們除去酒中的微粒物質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大分子物質很難除去。因此,黃酒中的細菌和大分子物質,在短時間內繁殖發生變化形成微粒,使酒體產生渾濁,微粒絮凝形成顆粒,即沉淀,例如高溫熱殺菌。
黃酒中受熱的蛋白質幾乎有50%變性,即生成大分子物質。存放1個月左右,大分子物質聚集產生微粒、微粒絮凝成為顆粒沉淀。
黃酒渾濁沉淀變化的過程,就是酒體中大分子物質變化生成顆粒的過程。
細菌本身是大分子物質,高溫熱殺菌,蛋白質變性產生的大分子物質,蛋白質與多酚物質氧化生成大分子,焦糖色素中多種大分子物質,都是黃酒生產渾濁沉淀的禍根。因此,除去黃酒中大分子物質,是解決黃酒渾濁沉淀的關鍵問題。
實踐證明,黃酒酒體除去大分子物質之后,完全由分子狀的物質組成。分子狀的某些物質(主要是蛋白質)逐漸變成大分子狀、絮凝、形成微粒,產生沉淀,這一過程時間至少需要1年,而且1年之后,產生的沉淀也是極微量的。
三、超濾膜有效解決沉淀問題
膜分離技術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膜的種類主要分為反滲透膜、起濾膜、微孔膜。它們分離物質的尺寸分別為:1-100A°埃、1-100nm納米、1-100wm
微米。它們分離物質的形態分別為分子狀、大分子狀、微粒狀。
黃酒在凈化之前,酒中的物質是呈現分子狀、大分子狀、微粒狀。硅藻土過濾機或微孔膜過濾之后,可以除去微粒,酒體也透明。但是,大分子物質沒有除去,貨架期仍然會有渾濁。
索卡黃酒采用超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濾膜過濾,不需要高溫熱殺菌,不需要低溫冷凍,就使酒體無細菌、無大分子物質,酒體清澈透明,濁度為零,鮮淋度更好,存放1年左右不渾濁、不沉淀。超濾膜的應用,解決了索卡黃酒的沉淀問題。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